嗨,我是陸上魚。今天要分享《厭女:日本的女性厭惡》這一本書,有下面這些主題
- 沒有盡頭的爭論 - |
- 什麼是厭女症 ?- |
- 男性價值 - |
-「 聖女 」 與 「 妓女 」- |
- 「 成為男人 」的條件 - |
▍沒有盡頭的爭論
《厭女:日本的女性厭惡》出自上野千鶴子教授於2010年撰寫,2015年中文出版,譯者楊士提。現在是2021年,十年間,性別論戰從未停歇。女權主義、父權思想是光譜的兩端,身處在中間的一般人,會因為心理性別、文化、環境、生命經驗種種因素更傾向一端,我們必須面對中立是不存在的,在了解自己是主觀後,我們只能督促自己,盡力保持客觀討論。這裡先給閱讀本篇的你打一個預防針。
作者筆調犀利,我覺得在10年前寫出這樣的文章,在日本社會,頂著女性主義的壓力,真的很不簡單。在書中可以讀出作者身為女性的觀察,某些部分,或許因為時空差距,些許觀念現在讀來可能會稍有不適,我選擇了大眾比較能接受,而且也貼近現在情境的部份書寫。不管你的性別認同是什麼,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每一個人了解的書,畢竟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性別議題嘛。
▍什麼是「厭女症」?
本書非常簡單暴力的劃分男女兩個性別,在男女身上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:
男性表現出「女性藐視」,男性朋友可能在腦中閃過「幸好我不是女人」的想法。
女性表現出「自我厭惡」,女性朋友或許有過「當女人好吃虧」的念頭。
▍男性價值
因為我大學唸心理學 ,養成教育很注重個體差異,在看到作者給出如此肯定的答案,不免有點.....嗯,值得深思。暫且但是放下思想上的歧異,看看作者是如何思考的。
「 所謂的差別,就是藉由把某人他者化來獲取其他人的認同。如果把其中的某人換成女人,把其他人換成男人,就成了性差別的定義。」
這句話就變成:所謂的性差別,就是藉由把女人他者化來獲取男人的認同。他者化,與你我無關的第三人,可以迅速達到建立彼此的關係與認同。是除了我們以外的別人,可以放心談論,沒有罪惡感。
不知道你認不認同這樣一句話 :「 只要有錢就有女人 。」
書中提到 :「 男人喜歡當英雄,女人喜歡英雄,因此想要得到女人的最快方式較就是成為男性霸權的優勝者 。」
比起女人的評價 ,男人更在意其他男人對自己的肯定,贏得地位 、財富 、名譽後 ,才會開始重視女人的評價 。這個從我自己的經驗當中 ,無法得知 。
在女性的世界裡,不只要贏得女人的認同 ,男人的評價同樣會影響女人 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從消費的廣告詞來看,試著回想一下,你有沒有看過 「 斬男色 」口紅 、「 男性好感 」穿搭 ,在賣給女性的商品,不乏出現男性評價的標準 。但是在男性商品上 ,似乎女性評價並不會出現的這麼頻繁 。不過這可能是我身為女性的偏見,歡迎男性朋友進一步討論 。
▍「 聖女 」 與 「 妓女 」
作者的觀點是「 厭女症除了有女性藐視 ,也有著女性崇拜的一面 。」
並提出性的雙重標準 ( sexual dounle standard ) 將女人區分為 「 聖女 」和 「 妓女 」,一個純潔 ,一個肉慾 ,兩個都同樣是男性將女性他者化的產物 ,女人的性意識被分成繁衍和性愉悅 ,導致兩種身分的對立與排斥。
現在讀來令人匪夷所思,但是回歸到戰爭時代背景,我們或許可以稍微理解他的脈絡 ,引述一段書中內容 :「 軍中也有從軍護士,但是她們卻很排斥讓慰安婦在戰場上照顧受傷的士兵 ,因為這會導致她們與慰安婦的界線變得模糊。護士可以接受士兵把她們視為母或姐妹 ,卻拒絕士兵把她們當成性對象 ,因為沒有被當成慰安婦也是她們引以為傲的一點 。」
▍「成為男人 」 的條件
我想這並不侷限性別,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相同的道理 。溝通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,理解別人,表達自己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,或許因為很難 ,所以很多人想要跳過這個步驟 ,追求快速便捷的技巧 ,市面上衍生出很多五花八門 ,新奇古怪的教學方式 。人心有這麼簡單嗎 ?想要一招打遍天下 ,撒網捕魚 ,最終怎麼付出 ,怎麼獲得 。
性別論戰大概會是永遠維持在一個恐怖平衡的狀態吧 ,有討論就表示有交流 ,是一個流動的狀態 ,不被任何一方所掌控 ,這樣也算是一件好事吧。
留言列表